邓京力:北京市人,历史学博士,现任3044am永利集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。多次获邀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院、哥伦比亚大学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、英国伦敦国王学院、台湾中央研究院、香港科技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外高校与科研机构进行访学和学术交流。曾获得北京市优秀人才、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,并荣获3044am永利集团优秀主讲教师称号。近年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。出版专著《历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》,合著《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》荣获北京市第7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。在《史学理论研究》《近代史研究》等权威与核心期刊发表专题论文多篇。
邓京力论著目录
一、 著作
1. 专著《历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》,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09年。
2. 合著《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》,北京:当代中国出版社,2001年。
3. 合著《中国历史人物研究论辩》,南昌:百花洲文艺出版社,2004年。
4. 译著《技术与性别――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》(合译),南京:江苏人民出版社,2006年。
5. 合编教材《全方位中国历史》(全套四册),香港:时信出版有限公司,2011年。
二、 论文
1. 《关于历史评价标准的反思》,《史学月刊》1999年第3期,1999年5月,第84-88页(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》1999年第5期转载)。
2. 《新时期初期拨乱反正史学思潮初探》,《3044am永利集团学报》1999年第4期,1999年8月,第47-52页。
3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与现代化理论》(第二作者),《北京党史·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专刊》,1999年9月。
4. 《新时期的中国社会史研究》,《社会科学》(上海),1999年第11期,1999年11月,第63-67页。
5. 《新时期中国社会史发展趋势研究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00年第1期,2000年1月,第80-91页。
6. 《试论历史评价标准中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矛盾》,《3044am永利集团学报》2000年第2期,2000年4月,第1-5页(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00年第7期,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》2000年第4期分别转载)。
7. 《“反激进主义思潮”与中国近代史研究》(第二作者),《求实》2000年6月专刊。
8. 《向历史学特性的回归——历史认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史学的理论建设》,《史学月刊》2000年第6期,2000年12月,第5-12页。
9. 《重新评价农民战争的历史价值》,《河北学刊》2002年第4期,2002年7月,第129-134页(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03年第1期转载)。
10. 《社会理论与社会史——“国家-社会”理论解释框架的范式意义》,《3044am永利集团学报》中国近现代史专辑,2003年12月。
11. 《事实与价值的纠葛——试析历史认知与历史评价的关系问题》,《求是学刊》2004年第1期,2004年1月,第112-116页(《新华文摘》2004年第6期,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04年第3期分别转载,并收入《传统与现代: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年》,黑龙江大学出版社,2011年1月)。
12. 《关于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的检验问题》,《历史教学问题》2004年第3期,2004年6月,第68-70页。
13. 《关于中国古代皇帝历史评价的几个问题》,《3044am永利集团史学研究》第2辑,北京:中国文史出版社,2004年9月,第1-22页。
14. 《“国家与社会”分析框架在中国史领域的应用》,《史学月刊》2004年第12期,2004年12月,第81-88页。
15. 《中国史研究中的后现代倾向》,《河北学刊》2005年第2期,2005年3月,第182-187页。
16. 《试析历史评价标准内部的各种矛盾》,《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》2004-2005年卷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05年10月,第134-149页。
17. 《试论历史评价的本质与特征》,《3044am永利集团史学研究》第3辑,北京:燕山出版社,2005年12月,第10-23页。
18. 《从治史经验到系统的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——试评宁可先生著?史学理论讨讲义?》,《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》2006年卷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06年9月,第380-391页。
19. 《史学史研究的当代趋向:史学比较与全球视野》,《学术研究》2008年第3期,2008年3月,第119-122页。
20. 《后现代方法在中国史领域的适用性》(第一作者),《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》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8年10月,第80-90页。
21. 《试论影响历史评价的若干因素》(第一作者),《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》,哈尔滨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2009年3月,第384-396页。
22. 《对现代西方史学理论基础的挑战——试析凯斯·詹京斯之<历史的再思考>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09年第2期,2009年4月,第139-147页。
23. 《接受与拒斥之间——西方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念的回应趋向》,《哲学动态》2010年第4期,2010年4月,第33-39页。
24. 《双语教学改革与“西方史学史”的课程建设》(第一作者),《3044am永利集团教改论文集》第一辑,北京:3044am永利集团出版社,2010年12月。
25. 《关于古代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的研究与反思》,《学习与探索》2011年第3期,2011年5月,第255-258页。
26. 《历史知识、历史记忆与民族创伤——读柯文Speaking to History: The Story of King GouJian in Twentieth-Century China》,《近代史研究》2011年第3期,2011年5月,第139-143页。
27. 《挑战与捍卫之间:当代西方史学界对“史学危机”与“终结论”的回应》,《郑州大学学报》2011年第6期,2011年11月,第110-116页。
28. 《重构、建构与解构之间——从文学形式论史学类型与历史学性质问题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12年第1期,2012年1月,第41-50页。
29. 《现代化教育进大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》(第二作者),《21世纪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》,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2年6月。
30. 《语境与历史之间——作为解释模式与方法论前提的历史语境理论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2013年第2期,2013年3月,第126-134页(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13年第3期转载)。
31. 《“国家与社会”分析框架在中国史领域的应用》,《中国古代史论文选萃》下册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3年7月,第633-644页。
32. 《试析历史评价标准内部的各种矛盾》,《中国古代史论文选萃》下册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3年7月,第645-658页。
三、 科研项目
1. “当代中国史学思潮研究”(参加),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,1997-2000年。
2. “历史评价论争与当代中国史学思潮”(主持),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(项目编号SM200310028043),2003-2005年。
3. “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研究趋向”,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(项目编号20081D0501600184),2008-2010年。
4. “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关系研究”,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资助项目,2010-2012年。
5. “历史学对后现代主义挑战的回应与分析”(主持)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(批准文号09YJA770044),2010-2012年。
6. “20世纪中国史领域的重要理论观点研究”(子课题负责人)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(批准文号2009JJD770009),2010-2012年。
四、 获奖情况
1. 合著《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》,荣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,2002年12月。
2. 合著论文《“反激进主义思潮”与中国近代史研究》,荣获北京市国史学会、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年度论文二等奖,2001年9月。
3. 主讲课程“西方史学史”2003年入选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库,并获得校级优秀网络课程,2008年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(优秀课程)。
4. 主讲课程“史学概论”1999年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(优秀课程),2009年获得校级精品课程。
5. 荣获首都师大优秀主讲教师称号,2009-2010年度。